联系方式: 177-6215-5739
手机站二维码

一味“神奇”的中药,曾经的“群药之冠”,今人不全用,令人惋惜

   日期:2023-11-08     来源:快资讯     浏览:264     评论:0    
核心提示:在医圣张仲景的用药秘诀中,不难发现,桂枝这味中药出场率可谓是群药之冠,但是令人遗憾的是,在当代的中医临床中,桂枝早已不是群药之冠了,说起来都令人唏嘘不已。这就好比一个曾经辉煌的事物
 在医圣张仲景的用药秘诀中,不难发现,桂枝这味中药出场率可谓是“群药之冠”,但是令人遗憾的是,在当代的中医临床中,桂枝早已不是“群药之冠”了,说起来都令人唏嘘不已。这就好比一个曾经辉煌的事物,在历经岁月长河的磨砺后,突然落幕,每每想起,更多的是伤感。

要说到桂枝,就不得不说医圣张仲景的群方之首桂枝汤了,桂枝汤一共由“桂枝(去皮)三两,芍药三两,甘草(炙)二两,生姜(切)三两,大枣(擘)十二枚”等5味中药组成,作为全方的君药桂枝,却也是千百年来备受争议的中药。

凡是中医水平很高的医生,几乎都是要熟读中医四大经典的,而在中医四大经典中,作为古时候第一本药典的《神农本草经》,自然也成为中医人士临床用药的重要参考典籍。可是翻遍整本《神农本草经》,却没有记载桂枝这味中药。这让后世诸多医家对此表示疑惑不解,为什么这么有名的方剂,其中最重要的中药桂枝,却没被《神农本草经》收录呢?实际上,桂枝在《神农本草经》里是有记载的,只不过药名不叫桂枝,而是叫“牡桂”。

 

 

为什么说《神农本草经》里记载的“牡桂”就是桂枝呢?这需要从牡桂的功效和桂枝的功效进行比对。《神农本草经》记载,牡桂“主上气咳逆,结气喉痹,吐吸,利关节,补中益气”。这与医圣张仲景所用桂枝的方剂,有诸多的共性,张仲景用桂枝加桂汤调理奔豚证,就是“主上气”;用小青龙汤调理外寒内饮的咳喘证,就是“主咳逆”;用半夏散及汤调理少阴病、咽中痛,就是“主结气喉痹、吐吸”;用桂枝芍药知母汤调理肢节疼痛,就是“利关节”;用小建中汤调理中焦虚寒,就是“补中益气”。

由此可见,桂枝这味中药在《神农本草经》中是有记载的,只是名称有所变化而已。清代乾隆时期的著名医学家黄元御,在他的《长沙药解》中,就是旗帜鲜明的把《神农本草经》的“牡桂”列在桂枝药解的篇首,这也对桂枝就是“牡桂”的又一个有力的佐证。那么,这么玄乎的桂枝,究竟是什么呢?它其实就是樟树科植物肉桂的嫩枝。肉桂的树皮叫肉桂,肉桂的嫩枝叫桂枝。这样来看,医圣张仲景所选药材,可谓是贴近生活啊!

桂枝究竟有哪些作用呢?近代中医第一人张锡纯在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里说,桂枝“升大气,降逆气,散邪气”,三大奇特作用,足以让人受益无穷。按照当代《药典》的记载,桂枝主要有“发汗解肌,温通经脉,助阳化气,平冲降气”四大作用,每一种作用也是能够发挥桂枝的独特功效。清代名医邹澍曾说,桂枝的作用有六,“曰和营,曰通阳,曰利水,曰下气,曰行瘀,曰补中”,六种奇妙的作用,几乎囊括了桂枝的主要功能,若能配伍得当,在临床中往往能够有的放矢。而清代名医黄元御对桂枝也是另眼相看,不无感慨地说,“凡润肝养血之药,一得桂枝,化阴滞而为阳和,滋培生气,畅遂荣华,非群药所能及也”,似乎是在说另一种独具特色的妙用,那就是“旺夫”。

 

 

既然桂枝这么好,为什么在当代的中医临床中,桂枝的出场率却很低呢?其实这主要还是收到桂枝汤的将息法的影响。在桂枝汤的将息法里,又要啜粥,又要覆被,又要中病即止,又要注意忌口。总之一点,桂枝汤的注意事项,又双叒叕,这会让医生和患者都觉得很麻烦。

当然,因桂枝汤将息法而嫌弃桂枝的其实还是少数,最主要的一点是,由于今时今日离医圣张仲景已经太久了,很多医生都无法走进医圣张仲景的时代,去感受医圣的用方逻辑。宋代著名的翰林学士、医学家许叔微也感叹道,桂枝汤“在仲景一百十三方内独冠其首,今人全不用”,究其原因是,“后人看不透,所以不敢用也”。桂枝汤若是都不敢用、不会用,那自然就会冷落桂枝这味中药了,说到这里,桂枝这味中药要是能说话的话,一定会委屈地说,“宝宝心里苦”。

其实桂枝这味中药,并没有那么复杂,而是So easy!既然很简单,为啥“今人全不用”?归根结底还是没有掌握桂枝的用药要领。正如明代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笑道,“世人笑我太疯癫,我笑他人看不穿”。那么,桂枝的用药要领是什么呢?

主要有四点:第一是适应证;第二是禁忌证;第三是配伍;第四是剂量。先来说说桂枝的适应证,《药典》记载,“风寒感冒,脘腹冷痛,血寒经闭,关节痹痛,痰饮,水肿,心悸,奔豚”等病症是桂枝的基础适应证。其他的可以根据桂枝的功效进行推演。再来说说桂枝的禁忌证,《得配本草》指出,“阴虚血乏,素有血证,外无寒邪,阳气内盛,四者禁用”,除此之外,孕妇慎用。

 

 

对于桂枝的配伍,其实是相当有学问的。桂枝辛温,善于祛风散寒,尤其是对感冒风寒、发热恶寒,不论有汗、无汗都可使用。如果是风寒表症,身不出汗,与麻黄同用,相须为用,可以促使发汗;如风寒表症,身有汗出,配芍药,可以发挥协调营卫的作用。

桂枝有温通经脉的作用,如果是寒湿性风湿痹痛,可以配伍附子、羌活、防风等中药;如果是气血寒滞所引起的经闭、痛经等病症,可以配伍当归、芍药、桃仁等中药。桂枝善通阳气、能化阴寒,对于阴寒遏阻阳气,津液不能输布,水湿停滞、形成痰饮的病症,可以配伍茯苓、白术等中药。桂枝有助阳化气的作用,如果是膀胱气化失司、小便不利,可以配伍猪苓、泽泻等中药。

最后来说说桂枝的剂量。自古以来,都流传着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,的确,方药量效看似简单,实则大有学问。对于桂枝的剂量,在《伤寒杂病论》里,最多的用到了五六两(桂枝加桂汤五两,乌梅丸六两),最少的用到了三五分(鳖甲煎丸三分,四逆散五分),一两至四两的也不在少数。但桂枝的用药剂量最具代表性的是三两,在《伤寒杂病论》中有三十多个方剂,是最具代表性的。

而桂枝用量为三两,主要发挥的作用是解肌祛风、温经散寒、通阳利水。桂枝用的最小剂量,主要发挥什么作用?鳖甲煎丸中,桂枝主要起到调和营卫的作用,四逆散中原本没有桂枝,但在加减法里却有“悸者,加桂五分”一句,在这里扮演者疏肝脾、解郁抑、安惊悸的角色。

那么,在桂枝加桂汤中,桂枝用到五两,主要发挥着什么作用呢?按照《伤寒论》原文记载,则是起到止奔豚、平冲逆的作用。而用到桂枝剂量最大的乌梅丸,它在方药里主要起到温中散寒的作用,清代名医黄元御认为,桂枝在乌梅丸中的作用是“疏木达郁,下冲气而止心痛”,可谓是别开生面。

桂枝在《伤寒杂病论》里的出场率相当高,差不多有一百次。虽然不能排第一,但是肯定位列前三。然而,现代中医临床中,桂枝的使用频率别说前三,前三十可能都保不住。那么,为什么在医圣张仲景手里炙手可热的中药,到了当今却被跌入谷底,虽然没有“今人全不用”,但也是“今人不全用”,实在是令人惋惜,而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同类行业资讯
0相关评论

推荐图文
推荐行业资讯
点击排行